稿子都是2010年至今的,跨越年限大,所以文章质量忽高忽低。
找到什么发什么,想到什么写什么。

我不服蜀国——我读《三国演义》

我看的是岳麓书社的《三国演义》,在前言部分就有明确地说明:只说《三国演义》是有观点立场的,拥护什么,反对什么,谁是正面人物,谁是反面人物,都是很明确的。它的观点就是,天下者汉家之天下也,汉家即使不行,皇帝也该由姓刘的做。别姓人不能问鼎!万一汉家被别姓所篡夺,而别有姓刘的起来,则姓刘的是正统,别姓只是篡窃。

看完前言我就觉得自己被剧透了,刘备一出场我便了然,他就是最后的赢家,姓刘,他不做皇帝谁做?

每部小说都有自己的观点立场,把这些立场隐藏起来好还是显露出来好呢?这是具有争议的。刚读三国的时候我是觉得无所谓的,但是深入以后越发喜欢曹家和孙家的人,或许是作者对刘备集团的人太过推崇反而导致了我的反感?

在书中,蜀国势力里基本没有人,都是神,特别是关羽与诸葛亮这两个角色。刘备在故事里喜欢反复强调自己的身份宗派——“吾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,汉景帝阁下玄孙”,让难免让现代人觉得有故意夸耀之嫌,岂料当时听到刘备身份的人无一不立马尊崇起刘备来。

另外谈一谈关羽,他更加不是人,历代加封,直封到“盖天古佛”,成为人与神的极致,另外说到关羽,不得不谈他的“忠义”,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降服于曹操的部分,这部分我看得目瞪口呆,这是我认识的那个曹操吗?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耐心、这么能忍耐、这么宽容?他答应了关公的三个要求,在知道关羽随时都会离开他去追寻刘备的情况下还把他留在身边,甚至送他新袍子,送他美女,还送他一匹赤兔马,最后关羽还是离他而去。我认识的曹操在对待这样不服从的俘虏一般都是杀、杀、杀。不得不说这部分关羽的主角光环太明显了,因为关羽他是主角,所以曹操有理由留着他不杀他,无论他多么“反动”,为了突出关羽的忠义,搞得曹操也变得有点不像曹操。还有著名的刮骨疗伤情节,一般人都会晕厥的情况下,关羽竟然还能边喝酒边谈笑风生,让我再度目瞪口呆,神啊这就是神啊。

相反地我想说说那个被误解最多的人——周瑜。我对他一见钟情,他与孙策一同出场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作为东吴的大都督,历史上是个年轻有为的少年将领,岂料在《三国演义》里他却像变成了另一个人,他变得心胸狭隘他的眼里只有诸葛亮,与之誓不两生,他爱才的方式就是“杀”,简直像是第二个曹操,他目光短浅,器量狭小,非英雄也。多冤枉啊,周瑜要是知道了恐怕都要哭出声来。

私以为,还是立足现实,客观点好。相比之下,魏、吴势力的人才们岂不是委屈极了。

但《三国演义》将一般人看不懂的正史《三国志》通俗化为比较容易看懂的历史小说,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功,虽说它“尊刘”立场非常明显,接受不了不如便读《三国志》这部正史罢。

评论(10)
热度(6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Yuukin | Powered by LOFTER